你知道馬灣人口較多還是坪洲人口較多嗎?

香港陸地面積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,卻有二百多個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,這些島共計約310平方公里,佔去了香港總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八。島雖多,但有人居住的島嶼卻不算多。也有一些島嶼曾經一時風光,例如塔門、吉澳,在戰後最高峰時曾經有過千甚至上萬的居民,然而隨著居民前往港九謀生、定居,這些島嶼的人口日漸減少,如今只剩下數百位以長者為主的居民。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的資料,香港最多居民的九個島嶼順序以下:


排在首位的非香港島莫屬了。香港島自1841年開埠不久便長期壟斷香港第一大島的地位,也是香港目前唯一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島嶼。島上居民主要集中在東部,特別是北角、柴灣一帶,佔香港島總人口約四成半。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島的人口已經從二十一世紀初的高位回落,2011年大約有118萬名居民,低於2001年近124萬名居民,甚至比1991年的居民人數還要少。

排在第二位的是青衣島,人口大約19萬。在未有大規模都市發展之前,青衣島的人口長期落後於長洲,直到上世紀70年代起政府開始拓展荃灣新市鎮,各項基建才陸續建成,而青衣島的大規模開發始於80年代中期,多個公共屋邨在此期間陸續落成,人口從1986年中期人口統計的70,714人,升至1991年的15萬6千人。隨後人口升幅逐漸放緩,2006年達到19萬9千人後小幅回落。

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,面積是香港島的1.8倍,然而由於遠離維港市中心、亦缺乏平地,一直以來都沒有大型的都市開發,人口主要聚居在大澳、梅窩等幾個主要居民點。一直到政府啟動玫瑰園計劃以興建新機場,並同時發展北大嶼山新市鎮,大嶼山的人口才顯著增加。時至今日,大嶼山近75%的人口均居住在東涌一帶,餘下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愉景灣(約12%)及貝澳一帶(約4%)。

鴨脷洲在1991年的時候有大約6萬4千人居住,1992年至1995年間隨著前鴨脷洲發電廠拆卸重建為海怡半島後,人口迅速增長至1996年中期人口統計的93,357人。然而,踏入廿一世紀後鴨脷洲的人口掉頭回落,2011年只有約8萬6千人居住。鴨脷洲的面積大約只有1.3平方公里,2011年的人口密度為66,222人,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,若只計算面積大於一平方公里的島嶼,鴨脷洲是全球人口密度是高的島嶼。

長洲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是島嶼人口的三甲,直到鄰近市區的島嶼開始逐步開發,長洲的人口排名才逐步下跌。由於可供開發的土地有限,長洲的人口一直保持穩定,1986年至2011年的人口峰值為2萬4千多人,人口最低點也稍高於2萬人。

馬灣島面積只有0.97平方公里,原本只有數條漁村,島上居民主要以捕魚和耕作維生。1997年,連接青衣及大嶼山的青嶼幹線落成,以高架道路的方式橫跨馬灣,並興建了一條支路連接馬灣島南部,使馬灣成為全港面積最小而接駁到香港道路網的島嶼。自此,發展商開始開發馬灣,馬灣的居民人數顯著上升。時至今日,在一萬三千名馬灣居民中,有近88%居住在私人屋苑珀麗灣。

南丫島和坪洲的人口長期都呈現叮噹馬頭的狀態。1991年南丫島和坪洲居民分別為3,042人和3,220人,2011年則分別上升至6,013人和5,980人,由南丫島稍稍領先。展望將來,短時間內在南丫島和坪洲均無大規模新開發的情況下,預料兩個島的排名會維持在第八及第九位。但當南丫島落實石礦場開發計劃,以及東大嶼都會計劃正式開展時,兩個島的人口或會急劇上升。

相對於以上八個島嶼,喜靈洲的「居民」人口相當穩定,這是因為嚴格來說喜靈洲上沒有常住居民居住:目前島上只有一所戒毒所和兩所懲教所。人口有多穩定?1986年人口為1,323人,1991年為1,213人,2006年為1,210人,2011年則稍為下降至1,068人。

留言